听音 · 读书 · 观影

《玛丽》:我的初恋叫玛丽

九间_

书名:玛丽 / Mary
作者:(美)纳博科夫 / 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
译者:王家湘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版次:2007年1月第1版

刊于2007年7月《通俗歌曲·摇滚》

译文出版社以去年那本畅销小说《洛丽塔》为开端陆续推出纳博科夫文集已有数本。主万译的新版《洛丽塔》能畅销得益于时机把握得好,宣传又到位。其实名气不能说明问题。两部电影版《洛丽塔》毫无疑问都不是佳作,库布里克做不到一直英明。就好像水平很高的王永年翻译《在路上》时仿佛参考了陈苍多的译本,和文楚安版比起来激情淡去不少,并没有拿出和期待相符的完美译本。

遗憾瑕疵搁置一旁,译文出版社这套纳博科夫文集整体水平摆在那儿,值得收全。继去年《绝望》、《黑暗中的笑声》等若干力作出版之后,今年年初又新推两本:《玛丽》和《普宁》。考虑到包括《微暗的火》在内的其余几本还要等一阵子,不妨先收下这两本可读性很强的小说愉悦一下。

《玛丽》是纳博科夫俄文处女作《玛申卡》的英文版。纳博科夫这个语言天才翻译、整理、再版了不少自己早期的俄文小说,足见他对文字极为苛求,不会让任何一部作品放任自流。

事实上《普宁》口碑比《玛丽》好。《普宁》中塑造的移居美国的俄国老知识分子的形象非常成功。和老到的《普宁》比起来《玛丽》带着少年含糊不清的腼腆,以及传统俄国文学的遗迹——之后纳博科夫塑造的人物离那些特征鲜明甚至癫狂的俄国穷人形象越来越远了。书中内容不外乎穷人的苦涩和恼人的情情爱爱。写作技巧上也没有任何惊人之举,肆意嘲弄的习惯和近乎放纵的文字游戏在这里还没有成型。情节处理上的特点倒已出现。没有俄国写实主义文学里常见的特点:长篇累赘的分析或者情感叙述,纠缠不清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至少得搭上超长超难记的名字),已经步履蹒跚的小说还要承载社会责任、哲学思想、或者是社会改革方案、政治理念等等。《玛丽》显得很轻快。有着纳博科夫式悬念,通过一个人物的视角来看小说中的世界,挑明说一个人的情绪,暗藏其他行为、想法以及所有思想包袱,并在小说中添加不少意外事件。

最富深意的是最后一个场景。主人公加宁计谋成功,马上就能和初恋相逢。在那幸福的最后一刻他却突然放弃了。纳博科夫能想到这个结局是他的性格所致。读者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曾经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突然对一件事丧失了最初的兴趣。有时候进行中的过程过于吸引我们,即将到来的结果反而显得平淡无奇。如果现在的玛丽性格大变呢,不如当年漂亮呢,没有见到人什么情况都会发生。放弃对结果的品评是最真实的。这是一种气概,也是一种胆小。纳博科夫何尝不是这样,放着自己其实很擅长的传统俄国小说不写,跑到他乡钻研新的写作技巧,他抛弃了名字老土的玛申卡,抛弃了那个初恋,跑到异地叫嚣应该抛弃一切,让文以载道见鬼去吧,还小说最本原的面貌。纳博科夫帮加宁出了主意,选了一条大步向前看似很英勇无畏的道路。

加宁的选择意味着玛丽的美丽将永存于他的记忆,也暗暗昭示着纳博科夫的性格和他未来的选择。未来如何在于你能不能抛开过去,能不能摆脱不良性格的牵绊。仰头看蓝天,总是广阔无边仿佛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亲爱的玛丽,无论如何我的爱情由你开始啊。

* * *

成文一个月后的补充。

问题还是集中在对结尾的解释上。

很重要的是,当时的加宁心满意足。他并没有意犹未尽,没有。反而,从对他人的欺骗和玩弄上他获得了乐趣。他尽兴了。玛丽不是关键,关键是他脑中关于玛丽的美好回忆。玛丽是一个意象,一个美丽青春的象征,过去家乡美好生活的标志。通过对玛丽的再次追求,加宁摆脱了阴霾的环境,脱离了那些在一起租房子的落魄者。这些人在一起时的状况是很滑稽的。从那次聚餐可以看出。加宁本来并没有比他们更有活力,更有生机。但当玛丽这个意象出现以后加宁解脱了。加宁有了目标,他决定要做些什么,要改变些什么。一张照片都可以成为一个小秘密,成为一个动力。

通过行动,加宁的生活发生了转机。摆脱死气沉沉,把想法付诸行动,这是改变生活的好方式。光坐在那里想是没有用的。光期盼着结果也是没有用的。

但是,为什么加宁还记得玛丽呢?他有没有天天想玛丽?在发现玛丽和合租邻居有关系之前他并没有天天想玛丽。没有。是玛丽的出现让他开始想玛丽。

是玛丽让他想起玛丽。这是为了想玛丽而想玛丽。在玛丽突然又有可能出现在加宁生活中之前加宁并没有打算去找玛丽,去主动建个完美的家。一切都缘起一个巧合和记忆中的那些事情。在这些不靠谱事情的基础上,加宁终于作出了重大决定,决定不让玛丽见到她男人,而让玛丽首先见到自己,然后和玛丽一起远走高飞。

加宁这种状况属于妄想症。这个还没完全麻木的家伙需要一个借口和理由。整件事情看起来不大可能实现,夺人之爱?难度比较大。而且极具风险。他凭什么说多年不见的玛丽还爱他?他比那个衰男人好多少?不是都困在这里么!但只要玛丽不爱他,他的计划就无意义,就注定失败。

爱起来真能不顾一切。越是有难度越要挑战。他最终扫除一切障碍,即将见到玛丽。最后的一走了之回避掉了玛丽这个核心,但你不能说他的计划失败了。并不是说我努力了这么久我就一定要见到玛丽。我们评价结果是否重要的时候主要还是看自己心里是不是觉得值,是不是真的感到愉悦。

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状况,他发现自己翻开了新的一页,已经不能回到过去。

兴尽了,一切结束了。为什么非要沉湎于过去呢?为什么未来没有更值得追求的东西呢?为什么不抛开死水一潭的环境呢?为什么不立即站起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呢?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兴尽可以立即离席。根本不出席也成。

我其实很喜欢加宁。因为在糟糕的人中间他还不算糟糕。比较糟糕的是我觉得我和他很像。突然怀疑玛丽到底是不是加宁的初恋?谁告诉你她是他的初恋了?那不是我说的嘛。怎么没人反驳呢?玛丽是谁啊?谁说有这个人存在的?叫这个名字的人多得满地爬呢。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复制链接
Your link has expired
Success! Check your email for magic link to sig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