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 · 读书 · 观影

赴Pulp的聚会

九间_

strawberry fields

月初屁颠屁颠地贴了《给所有明日的聚会》照片。当时答应写个读后感。看完都十几天了,还没写,怪不好意思的。(跟自己过不去还是不好意思随便答应了人?)

其实这个读后感完全不必写。熟悉陈德政(Pulp)的人都知道他是什么文风。不熟悉的看看他的blog也就知道了。虽然是第一次出书,仿佛是很要紧、很不一样的事,但风格并没有变。Pulp无论是给《破报》之类报刊杂志写文章,还是在自己blog上发布演出观后感,抑或是第一次写书,始终相当认真,从不胡搅蛮缠——当然你也不要指望他突然变得更有文采,突然不引歌词而引大量古诗词之类的事情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发生。

关于此书的内容我也不需要预告,因为大致就是他博客上的那点事。比如Dean Wareham(Galaxie、Luna)在序里提到Pulp穿过一件很Cool的Joy Division《Unknown Pleasure》的T,于是我就想起若干年前在Pulp的blog上看到过他穿着这件衣服拍的照片——那同样是屁颠屁颠的。诸如此类。Pulp去过的大大小小演出都会在blog上及时汇报,附带照片,有时候还有视频。书中提到他去看Broken Social Scene、Arcade Fire、Animal Collective、Deerhunter、Wolf Parade、The National、Sonic Youth、Sufjan Stevens、Bob Dylan等乐队/歌手的演出,我会想,哦,当年演出照片blog上有贴过。因为一直用blog记录点滴,所以Pulp的纽约生活仿佛是我们的生活,当往事重提,居然生出许多亲切感和熟悉感。连Pulp当兵的经历和纽约生活的经历我们居然也是已经知道的。他的书桌、苹果电脑、唱片架、墙上Radiohead海报,贴满乐队贴纸、徽章、明信片、演出门票的磁性黑板(非黑色),都曾经在blog上写过,公开过照片。

不过书和零散的博文毕竟不同,整理成书后,对好这一口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可以一次怀旧个够、八卦个够。加之是重新整理写就的、从标题到引文全副武装、新鲜出炉的用心之作,感受会更系统、更完整、更High——往往看到章节名或引用的歌词,曲调已经在脑海中想起,都不需要Pulp再多说些什么。以前只是断断续续知道一点纽约演出情况,但现在可以一口气读掉他和Dean Wareham的若干次聚会实况(甚至上门拜访)、他在男厕偶遇James Iha(碎瓜)。最雷的是他和BSS成员一起坐在一辆车上聊天的事,Kevin Drew要努力回忆才能想起若干年前某场演出的Bass是Feist,盯着Pulp当年拍摄的照片,Brendan Canning几乎认不出过去的自己,Andrew Whiteman要和大家商议老半天才能认出自己的签名。充分证实了我多年来的怀疑——由于人数众多、成员还不时波动,你突然问BSS几个大牛某场演出都有哪些人参加了他们根本就搞不清楚。

票据

八卦是写给关心当下乐队的人看的,附赠纽约知名演出场所和唱片店的实况汇报,一些琐碎的杂事,比如纽约的黄牛党多么热火,丝毫不比我们这边逊色;除了摇滚社,原来还有个摇研社(吉他协会之类应该属于摇滚社范畴,怪不得我总觉得不够给力,其实我喜欢的是摇研社)。照顾到老摇滚乐迷,Pulp还写了他的纽约摇滚圣地踩点经历,对Velet Underground、Ramones、Led Zeppelin、John Lennon等乐队的丝丝怀念。比如他写众人如何把草莓园挤得水泄不通,悼念John Lennon。诸如此类的故事作为音乐爱好者必定会投去羡慕的眼神,然后心中生出许多感慨和怀念,拖拖拉拉想起自己与音乐度过的时光,自己的青春岁月。Pulp所述前辈的故事摇滚乐迷应该都知道,一些周边现状可能不知道。比如《Physical Graffiti》封面上的楼房现在保存得好不好。可谓一网打尽,因为提到的乐队众多,覆盖的读者面陡增。谈时下音乐的书是有时效性的,今天走红的乐队可能明天就无人知晓,你关于该乐队的文章便也无人再看;谈经典乐队的文章又太多了些,过于泛滥和柔情,且爆料难度较大。不爆料、没有一手资料的音乐类书籍不容易长久,通常如果你不认识乐队成员或相关人士,都没有实地考察或者采访过一些人物,人们一般不大能相信你能写出很有料的文章来。“摇研”是很高难度的摇滚附属产品。从这些角度看,Pulp各方面都权衡得挺好,很讨巧。

Pulp还提到无数多他喜欢的电影(尤其与纽约相关的电影,他到了一个纽约景点就能向你八好几个在该景点拍摄的美国电影),以及其他一些纽约文化名人,比如Andy Warhol、纽约作家保罗·奥斯特。Pulp提到了足够多的知名乐队,你显然不可能喜欢其中的全部,但基本上都是知道、至少听说过的。他的某些观点和爱好你可能无法苟同。比如我就无法理解Pulp为什么那么喜欢保罗·奥斯特——他的某些作品绝对名不副实,读后郁闷无比。Andy Warhol也不是个讨人喜欢的家伙。有些电影和乐队我完全生不出崇拜之情,Pulp却很激动。总体而言,在音乐以外,他的口味我就不能接受了(不过我们都曾很欢乐地亲临现场看费德勒比赛,上海见不到摇滚大牌,顶尖的男子网球运动员倒是年年见)。不过这也无碍。没有口味完美无缺的人——最合口味的人不就是自己?

Pulp很坦诚地回顾了他的纽约生活,这已经足够好了。多少人碌碌无为地过了一生,早忘记了年少时的疯狂。如果你好音乐这一口,喜欢和别人分享故事,也乐意读其他人的故事,不妨一读。有很多关于音乐的乐子,对此我不想多煽情。如果你对他blog上的乐队都不晓得,但是对摇滚乐和独立乐比较好奇,那么可以沿着Pulp的步子了解一些,可以把他当作一个推荐人、电台DJ。如果你对此类流行文化完全无感,抱歉,这虽然不是某个乐队的传记,只是某个台湾人某一段生活的记录,却布满文化壁垒,你可能不会太感兴趣。

话说可以先阅读Pulp的博客:pulp.bluecircus.net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复制链接
Your link has expired
Success! Check your email for magic link to sig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