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 · 读书 · 观影

大木筏

九间

在《走遍德国》课本上看到这么一段。话说大木筏一度是莱茵河上的运输主力,直到1967年才逐步淡出。大木筏宽70米,长500米,吃水量达2米。中间有小屋,能载人超过400。铺有干草,涂有油脂,以防水。有时还需小船引航。这样一艘大木筏需要砍伐12500平方米的木材。

我立即想到在赫尔措格(Werner Herzog)的影片《阿基尔,上帝的愤怒》(Aguirre, der Zorn Gottes)中出现过一个大木筏。该片讲述了16世纪在印加帝国毁灭后,一支西班牙军队连同部分当地俘虏,从秘鲁山脉南下至亚马逊河寻找黄金的故事。中途在阿基尔的要求下,全队在河边停留数日,伐木扎筏。该木筏能容纳整只部队,有屋,还有独立的卫生间。最终,全船人死光,只剩下阿基尔和大木筏。

在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里也有关于木筏(或者说伐木)的纪录。外祖父便是消失于水面上漂浮的木材下。儒勒·凡尔纳亦有一篇叫《大木筏》的小说。描述了秘鲁境内亚马孙河边一家人家100多人乘大木筏去巴西的帕拉的经历。我国也有关于木筏的故事。在民间,木筏也是常见交通工具。四川阆中古城嘉陵江上曾有不少木筏,“几十根长而粗壮的原木被结实的竹藤捆扎成一排,上面盖起供放排人生活休息的窝棚”。

木筏,尤其大木筏,这种已经被淘汰的交通工具代表着冒险精神,其牢固程度和航行距离是如此地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1947年4月27日,挪威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托尔·海尔达尔曾自制木筏,从秘鲁出发,横渡8000公里(一说4300公里),耗时101天抵达波利尼西亚群岛,完全模拟古代南美印第安人的经历,证实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是从南美洲迁移而来。该木筏叫太阳神号,“全部用绳子扎成,上有一根竹篙做桅杆”。还有一部纪录片纪录这次壮举,并获得奥斯卡奖。2006年4月29日,海尔达尔孙子奥拉夫·海尔达尔自制木筏出海,以纪念那次壮举。该木筏名为 Tangaroa号,全长17米,“由8根横梁和11根木桩扎成,木筏表面覆盖着竹片,木制船舱的屋顶上还依照南美洲艾马拉人的方法铺上了一层植物茎杆。 ”

木筏精神不灭。有报道称美国一名74岁老翁决定独自驾驶一艘自制木筏,带着一只波士顿狗,从加州出发横渡太平洋,预计在2008年抵达北京观看奥运会。此人曾经乘自制木筏横渡过大西洋。在我看来,木筏是最具挑战性、最自然、也是最原始的水上交通工具之一。尤其豪华版大木筏,简直神奇。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复制链接
Your link has expired
Success! Check your email for magic link to sig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