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 · 读书 · 观影

M83——浩淼远方的回响

九间_

m83

刊于2008年2月《通俗歌曲·摇滚》,本文还见于逆音点击这里查看

一个同时喜欢Smashing Pumpkins和AC/DC,以及Cocteau Twins和Slowdive的电子乐艺人做出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子?Sonic Youth和My Bloody Valentine的歌迷为何会步Mogwai后尘?是谁有这般魅力,受邀替Bloc Party、Placebo、Depeche Mode、Goldfrapp混音?又是怎样的音乐会被用来作为Deftones和Snow Patrol今年演唱会的开场曲?是谁在新世纪掀起了Shoegaze(自赏派)回潮,并继Air之后成为法国电子乐领军人物?照陈德政的说法,他们的音 乐是My Bloody Valentine加Air,相当之爽。而乐队Myspace上明白写着深受Brian Eno的影响。这到底是何等丰富多彩的混合型音乐?

一切要追溯到2001年。Nicolas Fromageau和Anthony Gonzalez在法国小城Antibes以M83为名,在Gooom旗下发表了首张同名专辑《M83》,宣告Nicolas和Anthony的星际之旅正式开始。

Gooom是一个来自法国的电子厂牌,Jean-Philippe Talaga创立于1997年。起初目的是为了发行Stereolab的作品。M83加盟Gooom时可能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双人电子乐团未来会成为Gooom的绝对王牌。

新世纪伊始,M83的第一张专辑并未立即赢得全球性瞩目。M83是靠2003年的第二张专辑《Dead Cities, Red Seas & Lost Ghosts》(死城、红海和迷失的灵魂)取得全球性影响的。其实第一张专辑《M83》已经奠定了M83唯美低调的另类风格,只是尚不够火候。说一个电子 乐团唯美低调可能不那么合适。但事实就是如此不可思议。Anthony和Nicolas是在用合成器而不是吉他玩Shoegaze。丰富的铺陈和层次,构 建出一个极度唯美和迷幻的音响世界。

《Dead Cities, Red Seas & Lost Ghosts》无疑比《M83》成熟很多。首先保留了唯美成分,旋律如此之优美令人称奇,很好地继承了法国前辈们的优良传统。这种法式浪漫传统从乡颂到流 行,从古典到独立,均或多或少有所感染。M83既然来自法国南部,那种渗入骨髓的优雅和精致必是他们音乐的基调之一,可以说,法国文化是他们无法回避的根 基之一。《Dead Cities, Red Seas & Lost Ghosts》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令一个关键原因是他们的音乐奔跑着向逝去的Shoegaze时代致敬,他们将优美的旋律和强大的噪音效果融为一炉,居然听起来非常和谐。既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甜腻,也不会吓跑对噪音恐惧的听众。这相当难得。长时间享受法式唯美容易让人感到消化不良,像Air这样的电子乐 听多了会感到甜腻。而大段大段重复的噪音效果渲染现在更多见于后摇乐队,这么干的电子乐队并不算多。从某种程度上说,M83根本不是玩电子的,他们是彻头 彻尾的摇滚乐迷,是My Bloody Valentine的后代,Shoegaze最后的守望者,又融合Pop、Rock、Electric、Post-rock等多种元素,终变得独有风格。 像《Noise》、《Be Wild》、《Gone》、《Birds》等都是百听不厌的佳作,干净利落,非常爽心。

天赐良机,恰好M83发片那会儿Air、Chemical Brothers等众电子乐队处于调整歇息阶段或者创作瓶颈阶段。在这种情况下,M83包容多种音乐元素、极富画面感的白色噪音听起来是如此富有新鲜感,如此不同凡响,生生开启起了听者的记忆库,触动了听者的想象力,令人欲罢不能。

《Dead Cities, Red Seas & Lost Ghosts》的完美是整体性的,除了音乐,设计上也相当出色。专辑由Stylophone代为负责专辑整体设计。黑色和白色的强烈对比随处可见,纯黑的 CD和纯银的Bouns CD上有浮雕形式的M83皇冠式样LOGO。简约、大气。Justine Kurland的封面摄影“Snow Angels”甚为传神。少女们在雪地中自由地躺着,地平线反常规地处于正中间。既“彰显了专辑电气化的风格,体现出M83是不循规蹈矩的新生力量,也展现了M83力争做到老到传神有洞察力和穿透力的特点。”

成功突如其来,Anthony和Nicolas却决定分手。其实,在《Dead Cities, Red Seas & Lost Ghosts》中Anthony就是事实上的绝对主角。并不是全部曲目都有Anthony和Nicolas共同创作而成,赫赫有名的《Birds》、《In Church》、《Be Wild》、《Beauties Can Die》都是Anthony自行创作、自行演绎、自行制作的作品。换个角度说,因为专辑倾注了Gooom全体同仁的心血,所以也体现了集体的智慧,而不单单是两个人的智慧。旗下其他艺人也参与表演,比如《Run Into Flowers》 和《Beauties Can Die》中的小提琴是Montag成员在老家蒙特利尔录制的,而Bonus CD收录的是Cyann&Ben等好友的混音作品,水准一流,丝毫不逊。这张Bonus CD显然是一份给M83的厚礼。当然,不能刻意忽略Nicolas的重要性。事实是,Anthony从Nicolas身上学到了很多,尤其提升了吉他技 巧。二人关系亦很好,Nicolas依然在Gooom旗下,不过开始忙碌自己的工作而已。他仿佛是一股平衡之力,在Nicolas离开之后,M83再也没 有取得过评论界的一致叫好声。

由于Nicolas的离开,M83成了Anthony一个人的团队,他顺理成章地包揽了2004年的《Before The Dawn Heals Us》(黎明生机)全部创作,负责起除鼓和贝斯之外的全部乐器。并按照自己的喜好,引入歌词以及更大噪音。在内页部分,频繁出现Anthony Gonzalez和Yann Gonzalez两兄弟的名字。其中Anthony负责全部词曲创作,还顺便贡献了声音。忽而念白,忽而吟诵,忽而只是把人声作为一种特殊的乐器,穿插使 用。Christian Kain拍摄的夜景呈现一片纯粹的黑暗,灯光是如此琐碎,如此迷离。整张专辑概念相当完整,围绕车祸展开。描绘对象是灾祸来临时人的潜意识,于是可供听者 展开各种联想,比如可以理解为夜幕中少男少女在奔赴另一个世界前的绝望和愤恨,寻求援助未果的无助。《Teen Angst》 是此中代表。

HOW FAST WE BURN!/HOW FAST WE CRY!/THE MORE WE LEARN,/THE MORE WE DIE!/THE MORE WE LEARN,/THE MORE WE CRY!/HOW FAST WE BURN!/HOW FAST WE DIE!/I HEAR THE PLANET CRYING NOW/I HEAR THE PLANET CRYING NOW…

《Don’t Save Us From The Flames》的MV中失恋的女孩梦里独自深夜空无一人的公路上骑自行车,白衣飘起,四周鬼魂围绕着她。最后她也随着身边的幽灵飘向空中,终获永恒的安 宁。女孩又在《Teen Angst》的Video中梦醒,真的看了很多墓碑(梦中幽灵),千里迢迢来到海边。两个MV连接而成的揪心故事就是专辑在讲述的故事。话说专辑从月之子 的故事讲起,不妨看一下《Moon Child》中的念白:

They say I made the moon. Everything was in the dark. No memories at all, just a tiny freezing wind in my back. And I was sitting there, singing a song I had never heard before. Suddenly, a voice told me:’ keep on sing little boy, and raise your arms to the big black sky. Raise your arms the highest you can, so the whole universe will glow’.

My first vision was a bush growing down the river, and I couldn’t stop crying. Something was missing: I realized I was in love with the voice. I called it again and again, but all I heard was the echo in the light.

他们说我创造了月亮。一切都沉浸在黑暗中。没有记忆,只是背后一阵微弱的冷风。我坐在那里,唱着自己从未听过的歌。突然,一个声音告诉我:“继续唱吧,孩子,把你的臂膀伸向浩渺的黑夜。尽你可能升高手臂吧,整个宇宙都将为之发光。”
我最先看到的是河边的灌木,我不能停止哭泣。有些东西正在消失:我意识到我爱上了那个声音。我不断呼唤它,但是我只能在光亮中听到它的回音。

是的,M83把这一切描绘得如此动人。忽然间火光四射,须臾间爆发摧毁整个宇宙的能量(《Don’t Save Us From The Flames》)。冰冷的黑暗中唯剩我一人,某些事情不可挽回地发生了。(《In The Cold I’m Standing》)我陷入回忆,重新成为孩子,意识上陷入梦境(昏迷),肉体上成为死尸。(《Farewell/Goodbye》)我越过平原,越过岸堤,(《Fields Shorelines And Hunters》)回到混沌之中。(《*》)我猜我飘起来了。传来孩童的欢笑声,我已经居高临下地俯瞰大地。(《I Guess I’m Floating》)纷乱思绪无法停止,(《Teen Angst》、《Can’t Stop》)直至日出时分看到天使微笑,人间烟火四起。(《Safe》) 现实占据1/3,平静的道别和温存的旧事怀念,前五首偏舒缓,以铺垫情绪。灵魂出窍占据1/3,争夺、迷茫,杂念,人已告别肉身,回到初始状态。两章节交 接处是噪音最强部分,《Fields Shorelines And Hunters》留下空鸣,《*》是向Sonic Youth一流的借鉴,(Anthony果不然是摇滚乐迷啊)宛如山洪倾泻而来,宛如末世山崩地裂。后五首完全抛弃歌词,只在《Car Chase Terror》 中加入一段以电影念白形式出现的告别词。这最后一部分仿佛从天使的角度(被天使接走的“我”,或者来接我的天使)重新观看全过程,逻辑也更严密。最后一首 《Lower Your Eyelids To Die With The Sun》将故事推入宏大叙事性之中。月之子啊,合上你的眼帘,和太阳一起沉睡吧。

不消说,整张专辑被雕琢得极为精巧。既有时代感,又回应古老传说,主人公以一种颠覆者的形象出现,自发地同时也是被推动着孜孜不倦地追求灵魂上的超脱。终在日出时分消亡,难逃现世悲惨的命运。

两张专辑曲风未大变,只是加入更多采样,加入更多人声之类小变动。在内容上,《Dead Cities, Red Seas & Lost Ghosts》有着充满诗性的专辑名,内涵却是用诗性的唯美对美学、宗教、政治意识形态等进行颠覆。《America》 歌颂美国了么?当然没有。美国只是国家主义的典型代表,M83在追寻着自由,在现存压抑环境和古老恒久世界中挣扎。亡故的城市中,幽灵四散。展现了黑白间的强烈思想冲突。《Before The Dawn Heals Us》却不在纠缠于黑白之间,明显地倒向了黑暗。这张专辑崇拜月亮,是偏向阴柔的,推崇酒神,摈弃阳刚的太阳之神。通过偶发事件展现个体的思想经历,从抒 情性转变到叙事性,将M83苦涩、唯美的美学精神推向极致。

至此,两张辉煌的专辑让M83成了贴标签的极佳对象。相似乐队可以是Four Tet、múm、Sigur Rós,也可以是Spiritualized、My Bloody Valentine、Mogwai,甚至有人提到Ulrich Schnauss和Joy Division。那么,M83又让你想到了谁呢?我发现M83的面貌模糊不清,其颇为复杂的白色噪音既能让你听出教堂圣歌般的神圣和大气,也能成为你怀 Shoegaze旧的发泄口,亦是某种新生力量的代表。是M83过于传统,吸取了过多前人的优点丧失了自己的特点;还是M83过于前卫,以至于无法形容只 能干涩地打比方?连M83的老窝Gooom也开始迷失,在2005年后宣告停止活动,网站不再更新,也不再发专辑,是否倒闭尚不知晓。M83便直接隶属于法国大厂牌 Labels。令人放心的是,由于M83强大包容性,Anthony根植于传统吉他效果和摇滚乐,所以他的音乐易为众人接受,M83的姿态其实是主流大牌 的姿态。Anthony帮其他乐队混音、展开巡演、搞创作,忙得不亦乐乎。其间,M83多首曲目被用于电影中,比如《A Scanner Darkly》(基诺利维维斯主演)、《Stranger Than Fiction》等。Anthony本人也开始参与到电影原声的创作中去。Yann Gonzalez执导的黑白短片《By The Kiss》就由Anthony负责音乐,专门创作一首《By The Kiss》(收录于下文即将提到的《Digital Shades Vol.1》)。该片由Kate Moran主演,她曾负责过《Before The Down Heals Us》的女声部分,也算朋友了。有时候我觉得Yann的画面是对Anthony音乐的诠释,Anthony的音乐是对Yann画面的补充,二者的结合很完美。我也很期待Anthony能投身电影原声的创作中去,M83氛围感很好,打造出超越Air《The Virgin Suicides》的原声作品不是没有可能。

这一路奔忙,直到2007年9月,Anthony才带着新专辑《Digital Shades Vol.1》(数字氛围1)姗姗来迟。这张2007年下半年问世的作品实为Anthony2006年在家中所作,几乎都是氛围小品,只有最后一首较为完 整。10首曲,短短35分钟(有一首八分多钟,更显其他曲目之短,都赶上朋克了)。和前三张专辑平均15首曲的长度比起来可谓相当短小精悍。究其原因是 《Digital Shades Vol.1》不算M83的正式作品,完全没有小说韵味,丢弃了叙事性,没有完整的概念,可谓一反常态。Anthony解释说这张专辑只是他对数字化的一个反应。为了配合数字化的概念,他首先将其放在网络上以供大家下载,约摸一个月后才以限量CD和LP的形式发售。并在《Digital Shades Vol.1》发行之前就开始强调,真正的M83官方专辑将于2008年初问世。

从整个过程来看,Anthony只想在《Digital Shades Vol.1》中表达关于“Digital”的想法。于是M83赖以自豪的从Slowdive之类乐队身上吸取的音乐元素荡然无存,鼓被大量抽去,丰富的采 样也不见踪影,更不谈对吉他的迷恋。改为一些数字化的氛围,或许某些桥段能让你想到Eluvium,但毫无疑问就像Anthony很酥很软的声音一样疲 软。Stylus无情地给出C-,并称这是一次不得要领的习作。

《Digital Shades Vol.1》并没Stylus说得那么差,但对于老歌迷来说,乍看之下这张专辑确实颇让人感到震惊。单是封面就吓倒一批。Anthony不再用摄影作品作 为封面,换了张恶俗的电脑插画,完全没了精致感。那个长着枝叶的爱心象征Gooom么?还是象征I Love M83?两个人头象征Anthony和Nicolas还是Anthony和Yann?(Gooom的LOGO是两枝类似的带叶枝干,该枝干出现在M83第一张专辑的封面上。第一张专辑封面上的两个人形剪影疑似暗指Anthony和Nicolas)而那眼球、泪痕和做出持照相机动作的手势又是何意?连LOGO也从规整的王者风范沦为歪歪扭扭的手写体。那一片突兀的紫色,公然昭示Anthony这回要玩一些不同的东西出来。

但是听听《Coloring The Void》和《By The Kiss》吧,几乎可以安插到《Before The Dawn Heals Us》中去。《Sister(Part 1)》和《Sister(Part 2)》 携手架起怀旧主基调。Anthony不幸地未能取得突破。相反,减弱的噪音和刻意抛弃的主题性(数字化至多只算一个概念和想法,用数字化手段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只是一个手段,并未真正贯彻到音乐中)使得M83虽然依旧故我,(一听就知道是M83,而不是其他乐队,虽说很难定义)依然动听,却不如过去那般耐听。《Strong And Wasted》中的鸟声怎能和《Birds》相提并论?《The Highest Journey》也不像《Be Wild》那般,用极简单的旋律就能演绎出广阔天地。Jef Greilich导演的新Video《Sister(Part 2)》或许能代表Anthony这张专辑的基本状态。迷幻诱人的世俗生活,Anthony独自徘徊其中,迷失其中。

或许《Digital Shades Vol.1》是Anthony转型的标志,新专辑将延续这种倾向,M83彻底成为Anthony的个人玩物。或许,2008年的新专辑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 惊喜。就像M83这个螺旋星系一样,离我们很近,很明亮,早250年前就被发现,我们却始终看不透它,至今是个谜。

专辑列表:
M83 (2001)
Dead Cities, Red Seas & Lost Ghosts (2003)
Before The Dawn Heals Us (2004)
Digital Shades Vol.1 (2007)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复制链接
Your link has expired
Success! Check your email for magic link to sig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