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 · 读书 · 观影

2015 年鉴|25张专辑赏

九间

《通俗歌曲》年度50张专辑中的25张由我执笔。和往年一样,调剂了一下各类音乐风格,试图窥视全局,而非局限于个人狂爱的某一类音乐类型中。一部分会出现在随后的个人年度最佳专辑中,一部分并不会。

排名不分先后啦。


The Magic Whip
Blur

一直诈尸的Blur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有继续掀起“腥风血雨”的能力。这张以香港旅游为主题的专辑在国内的传唱度和受欢迎度之高,近年来都是罕见的,大概除了Adele,英国人里面Blur热议最多。跟我跳广场舞和跟我学做冰激凌系列教学片性质音乐录音带将魔性中二属性发挥到极致,谐星怎能没有“金牙”Damon Albarn,表情包里怎能没有Blur?难能可贵的是Blur从未沉沦,在强娱乐性的外包装下,朗朗上口的口水歌里泡着他们忧国忧民的心路历程。除了走马观花,烧香拜佛,吃吃海鲜,他们尚有心情思索一下香港怎么了,澳大利亚怎么了,政治是个啥。Blur不是在为了搞笑而搞笑,他们只是跟优秀的相声大师一样,太接地气。国内最热火的痛点和笑点,被一支偶尔来旅游的英国乐队捕捉到了,是不是太聪慧?这等关注大街日常生活的超强能力是他们多年来屹立不倒的终极绝技。

如果细究品质,整张专辑也足够耐听有趣,节奏松弛有度,于是乎听到“太魔性了让人不得不持续不断循环”的呼声远多过于听腻了的抱怨。


Poison Season
Destroyer

一张好的Chamber Pop专辑可以在挑剔技术的高阶耳朵和只听简单流行小曲儿的初级耳朵之间架起桥梁。这张专辑正是如此,无可挑剔的旋律,80年代流行复古,从乐器选择到编曲完成,Dan Bejar都表现得游刃有余。他头一遭任性地让《Times Square》以三个版本的面貌出现,毫不掩饰自己对某些旋律的绝对喜爱,还企图营造出更宏大的局面。在一边倒好评的《Kaputt》、《Destroyer’s Rubles》之后,Dan Bejar没什么可犹豫的,他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肯定有人买单,这是再理想不过的状态。他可以在这张专辑中尽情地埋有转折剧情的旋律,不需要开篇就揭示主题,不需要顾及那些不喜欢《Times Square》的人会不会嫌这张专辑烦。令人着迷的部分比如《Bangkok》和《The River》的后半段,《Bangkok》比《Chinatown》有过之而无不及。遗憾的是原本听众以为Destroyer可以带来一张更精致、甚至可以令人震撼的专辑,而这张专辑实属美哉,却谈不上突破。

为了宣传档期,Destroyer还从当代ABBA:The New Pornographers正在进行中的巡演脱身。Dan Bejar自己的这支乐队已经看上去比The New Pornographers更有卖点了。


Music Complete
New Order

在New Order和Peter Hook接连不断“翻唱”Joy Division歌曲以及陷入由演出产生的的版权纠纷之外,Bernard Sumner和他的朋友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没了贝斯手Peter Hook天不会塌。这张专辑足以证明谁是80年代电场舞曲时代的始作俑者,谁搅和了整个舞厅,谁又是屹立不倒的常青树。虽然过于浓重的80年代气息谈不上突破,但在电子乐大行其道的今天,New Order仿佛在提醒后辈们谁是你们的祖宗。和其他同时代乐队分崩瓦解或者专辑水平被指大不如前比起来,New Order干得漂亮。几首本轮巡演上的常备曲目都堪称水平不输,比如《Restless》、《Plastic》,《Trutti Frutti》也是能掀起高潮的,《Singularity》是杰作,从开首旋律开始就证明了,Joy Division不是Ian Curtis一个人的产物,所有的问题只是取决于大家是否愿意继续玩这种音乐,如若想玩,那还不轻轻松松。Bernard Sumner的声音丝毫没有变,岁月仿佛被扼杀在手中。

不过我们将持续怀念Peter Hook的贝斯线,那贯穿Joy Division和New Order的神级贝斯线。


Carrie & Lowell
Sufjan Stevens

在参与Sisyphus玩疯头之后,Sufjan Stevens重新回归他擅长的民谣弹唱领域,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Sufjan Stevens的母亲叫Carrie,后爹叫Lowell。在这张自传性质的作品中,Sufjan Stevens和大多数民谣歌手的路数一样,所谓浅吟低唱。这是一张悼念母亲的专辑,最适合用温柔的、简单的、但又不失情趣的民谣方式来处理,一点点的海浪采样,一点点的合成器,像小雏菊一样点缀在白色的病房里。他又一次使出了靠歌词吸引人的拿手好戏。比如讲述在病房中陪伴母亲的《Fourth of July》,不断重复的“人终有一死”,怎能不令人落泪?录音效果上的平实无华也为整张专辑增添了温暖,拉近了和听者之间的距离。听完最后的《Blue Bucket of Gold》,仿佛已经看到了Carrie在天堂中散发出光芒。

对Sufjan Stevens近几年作品不满意的人闭了嘴,人家随时可以重操旧业,问题在于你们自己能否正视Sufjan Stevens的天才和随性多变,而不是给他涂上定型胶水。


No Cities to Love
Sleater-Kinney

女子组朋克乐队本就金贵,像Sleater-Kinney这般20多年屹立不倒的就更罕见了。她们的江湖地位让她们只要复出就一定收获喝彩。在她们缺席的日子里,歌迷们都找不到其他替代良药。

很多在男人中间玩摇滚或者朋克的女性在组建家庭或者年纪上去了之后,就因为体力原因和生活状态趋于平和而无法再拿捏起此类需要荷尔蒙的音乐,Sleater-Kinney不会这样。她们依然可以穿着迷你裙在舞台上嘶吼、跳跃,畅快淋漓,不得不承认三位老阿姨比当下那些热火的少女老辣不少。好听如《No Cities to Love》,夺人眼球如《Bury Our Friends》,不要看她们专辑封面一直温文尔雅,她们还是一如既往激进,浑身热血,刺激、地道,所谓那个时代的女权之声。和逐渐变软的新一代音乐比起来,她们身上集合了太多美好的东西。

Sleep
Max Richter

Max Richter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自己都不会把长达8个多小时的《Sleep》听完。一张睡眠主题的专辑,它的诞生提醒了人们氛围音乐最初的主旨。对Max Richter来说,音乐不是在派对上夺人眼球,在舞台上炫彩夺目,也可以是关于睡觉,关乎某一个晚上就那么安然地坐着,躺着,音乐可以不是盛宴,而是日常的茶水,或者是空气,流入普通日夜的分分秒秒。在这里,音乐和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听者和世界的关系好像也变得舒缓了下来。Max Richter早已通过为《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断线》、《未来学大会》等影片配乐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他可以澎湃,可以委婉,而且通常旋律优美,很好听。《Sleep》中钢琴和小提琴相互呼应的美妙旋律让人回忆起十多年前《The Blue Notebooks》安静的美妙。虽然《Sleep》的时长太像噱头,这是他的正常水平之作,并不如媒体夸赞的那般前所未有,但噱头如能奏效总是好事,Max Richter自己的作品最能表现他对音乐的理解,希望这位当代作曲家的音乐实验能够开花结果,有人来接棒。

这张专辑另有时长仅1小时的“精华”版本《from Sleep》,如果不确定能否接受长篇大作《Sleep》,可以先从这张入手。


Garden of Delete
Oneohtrix Point Never

Oneohtrix Point Never上张专辑前几年还在我们的“另一种关注”里列着,如今地位已经不同。从仅有几家媒体追捧,到如今的众望所归,成为年度最佳榜单常客也意味着Daniel Lopatin的步伐越走越坚定。或许得益于这几年电子音乐百花齐放,Oneohtrix Point Never这种风格的音乐如若是在过去,很难走红,现在却被年轻人捧在手心。这张专辑里藏着许多奇奇怪怪的采样和各种跳跃的、不成思路的奇招,这里面啥都有,电子的、实验的,电影人声采样,纯粹的噪音,流行的,各种各样,没有旋律,比起在唱片店贩卖,更适合进美术馆(感觉又不够资历)。和一听就上耳的前作比起来,听这张专辑需要很大耐心,反复聆听才能发现其中一些好玩的地方。想法多得就像茂密的森林,啥都扔了进去。


Viento
Lawrence English

悄悄地,Lawrence English奉上一张有着无限遐想空间的专辑。这位澳大利亚音乐人曾于2010年受阿根廷科考队邀请,去南极做客,并录下了南极暴风雪的声音。猛烈敲击的窗框声,暴风雪呼啸而来的声音,随着暴风雪各种器皿、各种物体都不断发出自己的声响。仿佛还有烧火的声音。好不容易迎来一点点的寂静,还伴随着远方的狂风渐渐逼近。Lawrence English的音乐一直给人以冰冷的感觉,但如外媒所说,这张录音在他那些冰冷严酷的专辑中也是数一数二最为冰冷的一张。地球另一端刺骨的严寒通过录音,被Lawrence English展现在听者面前。真实扑面而来,很难得的体验。


III
Bersarin Quartett

Bersarin Quartett多年前凭一张同名专辑一举成名,奠定了他们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其中也包括大量听后摇的国内乐迷,简直瞬间被殿堂级。时至今日,Thomas Bücker大踏步的迈进,不断求新求破,将那些误以为他是玩后摇的人们甩在了身后。冷峻,严谨,在氛围世界,这位德国人持续着自己的专注,过于精确以至于虽然令人印象深刻,却几乎无法打动人心。聆听体验上也比前两张专辑更为极端,效果是惊人的,需要听者开启更多想象力,以及放下手中事情调大音量仔细听。但是你们知道,Thomas Bücker从不叫人失望,他的下一次说不定更蛊惑人心。

It Follows OST
Disasterpeace

Rich Vreeland,1986年生,出道十多年,此前写过不少游戏音乐,包括出色的《FEZ》,已经在小圈子里积累了不少名气,但这个年纪也还是个作曲界晚辈,为这部一度被媒体捧上天的恐怖片《它在身后》创作原声专辑一下子拓宽了他的收听人群。片子本身观众口碑并不是太好(奇也是奇,挂上恐怖片牌子后口碑一般不会太好),却有不少观众抛出片子好烂,“还好音乐拯救了我”的言论,对配乐却都没有抱怨的。在恐怖和紧张氛围营造上,还有出奇制胜、达到出人意料效果等方面,Rich Vreeland的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他可以让完全虚构的游戏世界令人信服,相比之下恐怖片也并不是无法掌控。这张原声专辑抛开电影完全可以畅快聆听,留在观众和听众心中的时间可能会比电影更长。


Fading Frontier
Deerhunter

Bradford Cox每次都像经历了什么了不起的大挫折、大刺激一般。在这张专辑的启动视频里面,狗大概都要变成人了。每每Bradford Cox兴致昂扬,看上去都像是垂死挣扎、回光返照。这张专辑局部曲目甜腻化,但你知道,Bradford Cox的主旨从未停止寂寞空虚冷,心智从来没有成熟过。这张专辑没有突破,亮点不足,他好像在用实际行动证明《Halcyon Digest》无法逾越。新专辑也不如《Microcastle / Weird Era Continued》,但在2015年,这也算是一张难得的神经作品。放眼独立音乐圈,大概也没有其他人比Bradford Cox更惨,身心受到双重折磨,谁也去得个绝症试试。看到Bradford Cox还在瞎蹦,嘴上在逞强,其实还有那么多心愿,我们这些旁观者也觉得人生不那么痛苦了。没事养条狗乐乐吧。


Dark Energy
Jlin

Jlin这张专辑一出来,豆瓣评论几乎清一色的“八卦手黑”,堪称奇观。叶问和二胡采样对国人来说属于惊鸿一瞥,《Infrared(Bagua)》中的“八卦手黑”出现得毫无征兆,一下子竟是无言以对,听者和“叶先生”都确实“要小心”。不仅聊八卦,专辑中塞满了电影原声采样和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Jlin玩得高兴,不亦乐乎,这张处女专辑可谓首首生猛,Jerrilynn Patton这位姑娘不可小觑,蕴含着更多可能性。

Victoria OST
Nils Frahm

《维多利亚》可能是2015年最具独立精神的德国影片,导演Sebastian Schipper从不知所谓的《八月情事》脱胎换骨而来,影片内容和技术上都有创新。一镜到底被用到青春剧中竟丝毫不影响影片的可看性,摄影和表演都可圈可点。在一部极致真实、没有任何剪辑和附加特效的影片里,配乐无疑成为重中之重。Nils frahm很好地串联起影片整个过程,在气氛营造上多有点睛之笔。并通过音乐辅助揣摩维多利亚的心理状态,让每一个高潮都更抓人心。

Nils Frahm今年发行了多张不同类型的专辑,包括和Ólafur Arnalds的合作等等。他坐庄的《Late Night Tales》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Elaenia
Floating Points

现年29岁的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博士Sam Shepherd现在的主业是DJ和音乐制作人,跑实验室做研究成了业余爱好。他有着上万张黑胶收藏,涵盖电子音乐、爵士、摇滚、古典音乐等各种音乐类型。他在音乐方面的广博口味都通过这张处女专辑展现了出来。不同流派的表现形式随意组合拿捏。比较惊人的是,一张技术宅脸的Sam Shepherd这张电子专辑并非电脑上敲击出来,而是用最传统的方法创作出来的。他先想好钢琴怎么弄,再谱写鼓和贝斯的曲谱,找专业乐手现场演奏,亲自收音、混音、制作。他的现场演出是11人的豪华班底,用传统乐器演绎出被Nu Jazz、氛围包裹的冷峻科技感电子乐,完全的电子乐感觉,初听几乎是会忽视乐器演奏的比重。这种做法Dan Deacon也曾尝试过,所谓电子原声。并不是一定要用合成器来表达电子乐,把声音抽象出来的话,制造声音的媒介可能并不一定唯一或者固定,反向模拟成了Sam Shepherd的实验方向。他的好友Caribou和Four Tet也是大力支持科学家Sam的尝试,并献计献策。


Pomegranates
Nicolas Jaar

富家子弟Nicolas Jaar乃是该作敢为之人。机缘巧合让他看到了《石榴的颜色》这部电影,此后深陷其中。他跑到亚美尼亚旅行,回家还就真种起了石榴,并在媒体面前失踪许久,用他擅长的电子乐、钢琴、各种千奇百怪的采样等等为《石榴的颜色》重新制作了一版现代版的电影原声,并在网络上公开免费下载。外高加索的音乐和影片中展现出来的美感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把这位潮流尖尖头上的青年才俊拉回到了过去。在这张名为《石榴》的专辑中,你可以感受到Nicolas Jaar的虔诚和用心。这张和影片丝丝相扣的原声碟单独听可能有些晦涩,但这点晦涩和充满隐喻的影片本身比起来不值一提。对《石榴的颜色》的粉丝来说,搭配Nicolas Jaar的配乐再次观赏一番此片,会有不大一样的穿越感觉,堪称是年度惊喜。尤其是《石榴的颜色》4K修复版恰好今年才在国内电影节上映过,这的确是一部能令人着迷、钻入其中的影片,Nicolas Jaar的痴迷毫不夸张。


A Wave of Endorphins
Her Name Is Calla

Her Name Is Calla为庆祝乐队成立十周年,发行了纪念影片并行原声大碟《A Wave of Endorphins》,以及一系列巡演。这一年对这支英国乐队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些年Her Name Is Calla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忘的作品,在传统弦乐上,他们还能变出花儿来。这张专辑从开头到结尾,有多首百听不厌的曲目。看似鸿篇巨制,实则民谣加持,举重若轻。他们真是愈发优美了。T E Morris自己今年的专辑《LOST》走民谣路线,也是很打动人的类型。


The Race for Space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这张专辑特别好玩。太空竞赛主题不是瞎掰,从封套内页科幻感的设计到曲目内容、各种神采样,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都将故事贯彻始终。古旧气息和科技感并存,造就这支当下代表着时髦和潮流的超级大团。如果你是科技迷,不要错过这张专辑。如果你已经渐渐淡忘概念专辑是怎么回事,也可以尝试一下。人多力量大,这支团融合在一起的采样和音乐元素非常惊人,从委婉小提琴到动次嗒次,有紧迫,有逗趣,很难对他们归类,你也可以当这是一张原声。或许受到主题束缚,总体上好玩度不如第一张专辑《Inform-Educate-Entertain》,没那么天马行空,这是稍许遗憾的地方。


The Most Lamentable Tragedy
Titus Andronicus

Titus Andronicus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让自己显得中二的机会。一张史诗般的朋克歌剧专辑让他们成为当下Hip-hop牢牢掌控的美国音乐界异类。朋克向来短小精悍,每首歌3分钟左右,他们却整出了近30首作品,总时长超过90分钟。但想来现在最会干这种事情的,莫过于每张专辑都主题宏大的Titus Andronicus了,从古希腊故事到美国历史,不搞点梗出来他们就浑身不舒服。都是超过30岁的人了,还在继续着首张专辑里的《No Future》系列往下数,把没有未来唱到了第五部。思想境界不见得拔高多少,野心却很大,冲劲依旧。任何年纪都可以开始朋克,冲着这点,他们就是一大批青春少年的标杆了。话说,Owen Pallett还在专辑里插了一脚。


Never Were the Way She Was
Colin Stetson & Sarah Neufeld

已经多次介绍Colin Stetson,年年都是座上宾,这张专辑也曾在年中特别介绍过,不再多赘述。Arcade Fire队里的这两位长期演奏者都技术一流,而且创作力旺盛,两人的结合无疑应该而且果然是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希望这种和谐共赢的局面可以持续下去,那就是乐迷的最大幸事。


The Summoner
Kreng

Kreng是这张榜单里最丧的。令人着迷的丧。无法摆脱的缠绕。暗氛中的极致。扛得住氛围的人还得有不一般的幽暗内心才能扛得住暗氛的低气压,氛围苦手面对Kreng那是要闻风丧胆的。对热情昂扬的人来说不推荐的Kreng。但是对氛围和当代古典爱好者来说,Kreng是扎实质量、永久保鲜的代表。在当下的作曲家里,对追求痛苦的人来说,Kreng散发着致命的气息。Kreng的标志性特色也都在这张专辑中得到了延续,不令人失望。

Ütopiya?
Oiseaux-Tempête

曾几何时,法国人Frédéric D. Oberland成了大家追捧的对象,在国内形象也被塑造得异常高大,下一位天才,最具突破性的音乐人,各种美誉。在他众多乐队中,Oiseaux-Tempête因为一张极具突破性的处女专辑而被大家一下子记住。与前作比起来《Ütopiya?》没有那么惊世骇俗,前作既优美耐听又让人难以忘怀所有曾经由摇滚乐带出来的那种凝聚于一个爆点的魔力,酣畅淋漓度在新专辑中是下降了的。但在这一年里却也是够水准之作,Frédéric D. Oberland已经做到了可以让大家对他的每一张专辑都不会失望,无论他自己的作品、Oiseaux-Tempête还是The Rustle of the Stars等等乐队。

Different Streams
EUS, Postdrome & Saåad

曾经推荐过。一张三方强强联手,全球合作、跨国联姻的专辑。他们想要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旋律,确实做到了。


Into the Well
From the Mouth of the Sun

去年年度总结的另一种关注单元曾经推荐过Aaron Martin那张优雅的个人专辑《Comet’s Coma》。会多种乐器,而且创作、演奏、录音制作都擅长的全能型选手Aaron Martin今年再次抚慰我们的耳朵。他携手Dag Rosenqvist,重启From the Mouth of the Sun项目,带来一张比《Comet’s Coma》更抓人的佳作。除了优美旋律和钢琴、弦乐,对于凝重主题有着巧妙的处理,让思绪和情绪一并随音乐飘扬。《In The Forest Side by Side》等曲目细节里能听到早年无限曼妙的Sigur Rós。两人各自的特点也都融入专辑中,这是一张能承付得起任何美誉的专辑,每一首都如玉般美丽,真的是“Into the Well”。而Dag Rosenqvist今年的作品《Vowels》、《The Forest Diaries》同样值得一听。两人都极为高产,保量保质。


Savage Hills Ballroom
Youth Lagoon

两张被Pitchfork等媒体热捧的大热专辑之后,Youth Lagoon的第三章专辑口碑有些滑坡,令人感慨媒体们的喜新厌旧。实质内容丝毫不差,进步很明显,而且流行度和可听性好于之前的专辑——如果说你觉得此前首张专辑有些怪异、过于Lo-Fi的话。Trevor Powers与制作人Ali Chant合作后变得圆润了许多,而不再是以特殊嗓音和粗砺感来吸引人。毕竟有那么多更年轻的人横空出世,89年生的他不再需要去争夺标新立异的宝座,讲好自己的故事就很好了。

Irreal

Irreal
Disappears

从The 90 Day Men出来的Brian Case算是不多见的逆流而上在当下还热衷做后朋的人。不过Disappears的实验成份越来越多,已经从开头两张专辑《Lux》和《Guider》时期的纯后朋撒欢演变到如今这张更Sonic Youth的实验摇滚专辑。推测转变是Sonic Youth鼓手Steve Shelley的加盟引起的,也可能是他们都想尝试更拿手和熟悉的东西,要知道The 90 Day Men也是试验性比较强的乐队,Robert Lowe散伙去了TV on the Radio奔了个好前途,应该也是值得祝福的。

Disappears乐队成员平均年龄并不小,他们经历过那个打破常规、无视秩序的实验年代,而不是现在这个要么蹦迪要么加快语速说唱的年代。或许因为乐队做出的回归姿态和与时代不符的慵懒气质让最近两张专辑的口碑持续下滑,而被后朋气质或者Steve Shelley吸引过来的老乐迷也会诟病于他们的没有创意。但是看一下这几位前辈的现场吧,就可知他们其实有多么深厚的功力。


刊于《通俗歌曲》2016年1月号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复制链接
Your link has expired
Success! Check your email for magic link to sig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