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 · 读书 · 观影

David Greilsammer: Scarlatti, Cage Sonates

九间
David Greilsammer

10-5 David Greilsammer《Scarlatti & Cage: Sonates》 @ Ca' Giustinian, Biennale de Venezia

在威尼斯停留的那几天正好赶上威尼斯双年展演出季,又正好看到有演John Cage的作品,于是凑了一次古典场的热闹。

当日主角以色列钢琴演奏家David Greilsammer演绎的是他在2014年发行的专辑《Scarlatti & Cage: Sonates》。一张将18世纪作曲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主要为大键琴的键盘乐奏鸣曲和20世纪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为预置钢琴而作的奏鸣曲拼配在一起夹花演绎的专辑。他在现场的表现方式就是坐在两架琴中间,先在一架钢琴演绎斯卡拉蒂,然后转身在预置钢琴上紧接着演绎凯奇,不停轮换。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对演奏者很有考验。从扩大听众面的角度来说又很讨巧。喜欢斯卡拉蒂的听众和喜好凯奇的听众并不严格重叠,通过David Greilsammer这座桥梁,大家得以同时欣赏到这两类风格不同、演奏技法也不同的音乐。他选择的每段奏鸣曲时间都不是很长,前后衔接得很好,严肃的斯卡拉蒂,调皮的凯奇,像我这样对其中一类不是太热衷的听众也能灵活切换,在产生疲劳之前被切入感兴趣的段落,让整场演出始终保持很好的节奏感。

David Greilsammer认为二者在自己所在的年代都是技术革新者,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的对话是有价值的。这可以从整场演出的和谐度中窥见。他的交错演绎并无突兀之处,竟然是那么统一,200年的差距听上去并没有想象中大。在交替演奏中,David Greilsammer同时还有很大的空间炫技。David Greilsammer或许刻意做过一些调整,以便让二者能无缝衔接,尽量让人不要在意其中的差别,反而是关注其中机缘巧合相似的部分。由于对斯卡拉蒂不熟悉,具体细节也不好推测。连贯性却是真实可见的。此系列巡演在Le Poisson Rouge的那场被《纽约时报》的Anthony Tommasini评为2014年年度十佳音乐现场之一。有点小厉害。

不过也有反对意见。比如《Los Angeles Times》的Mark Swed评价David Greilsammer的做法对斯卡拉蒂、凯奇、对David Greilsammer都好,就是对历史不好。他认为David Greilsammer对斯卡拉蒂有误读,夹花做法存有断章取义之嫌,只是很聪明地找到某种对仗,并不能很好地展现凯奇、斯卡拉蒂本人的特质。在包括这篇评论在内的多篇评论中,还普遍提到这种做法并不是David Greilsammer首创,台湾钢琴家陈必先、卢森堡钢琴家Francesco Tristano(不久前来过上海,参见我的演出回顾)、B’Rock等很多人发行过穿插、改编凯奇作品的“古今融合”之作。作为凯奇这样的作曲家,从前辈作品中吸取灵感、能够被找到可以用来对仗之处不能说是很新奇的事情。另外据说斯卡拉蒂这些年存在被滥用的趋势(真的吗?)。Mark Swed评论下有观众留言说了观看威尼斯同场演出的感受,觉得更接近凯奇,对斯卡拉蒂存在误用。但这位观众套用了另一种常规的说法,即强调说演绎斯卡拉蒂没有使用大键琴,并且有李斯特之流炫技的感觉。

古典圈果然很多坑,大家都很挑剔?不使用大键琴在我看来不是问题,就不能来点不同?不由想到今年Nils Frahm在《Late Night Tales》中演绎的《4:33》也被某些媒体说是完全篡改了凯奇的想法——虽然那必定是全新创作,而且并无不妥。不过遗憾的是,这首曲目在整张专辑中并不突出,风头被Nils Frahm喜欢的各路音乐人盖过,也是很烦躁。

我以听凯奇的耳朵说,这一个多小时体验很棒。而且仿佛是发现了David Greilsammer式的凯奇和斯卡拉蒂,全新的凯奇,配合微微徐风和威尼斯夜景,也是很对得起在威尼斯度假的这一晚了。接下来就是翻找一番斯卡拉蒂来听啦。

Youtube宣传视频,试听:Spotify(正确曲目顺序)


补充花絮。第一次在威尼斯看演出总有意外。比如Google上对Ca' Giustinian的位置标柱居然偏差了一座岛,徒步走了好多路。还有这位于圣马可广场上始建于15世纪的厅正中间有立柱遮挡,观看体验并不好。这也是老建筑无法避免的问题吧。

现场观众以上了年纪的人居多,有很多David Greilsammer父辈年纪、甚至可以做他爷爷奶奶的观众在演出结束后围住他要签名。纷纷为之倾倒。联系演出前后热烈的掌声,我这才感受到他有多红。2008年David Greilsammer来上海演出的时候不知道场面是怎样的,应该和威尼斯场面不同。意大利很常见满头银发依然保持良好的身材和精神面貌,一身正装出入演出场所或正餐餐厅的“老克勒”。这在国内是比较难以想象的。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复制链接
Your link has expired
Success! Check your email for magic link to sign-in.